2)第191章 拒绝_赶海:我能看到提示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知道提什么好。

  白馆长摆摆手:“那都是你应得的。”

  这时候,有一个人凑过来。

  “张先生,幸会!我是……”他自我介绍。

  张耀华得知,这又是一位博物馆的馆长,姓凌。

  目的嘛!

  盯上了张耀华的《兰亭集序》,不是出钱买,而是希望能和张耀华合作,借这件墨宝到他们博物馆展览一段时间。

  “凌馆长,非常抱歉呀!我暂时没有这种大算,以后有想法的话,一定联系您。”张耀华都没怎么犹豫,就拒绝了。

  开什么玩笑?

  他可是听说,有些博物馆借别人的传家宝去展览,最后是一借不还的。

  到时候,找谁说理去?

  网上的那位苦主,现在都在还打官司呢!

  别说博物馆借私人的,即便是博物馆借博物馆的,同样有不还的时候。

  说话时,张耀华还瞄了一眼白馆长。

  白馆长无语,大概猜到这家伙内心想什么。

  国家博物馆借调其他博物馆的文物,确实有不少还没还。

  五十年代末,国家博物馆有了一项重要任务,就是要做一个能够反应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的《中国通史陈列》,那么要完成这样一项工作,凭借国家博物馆自己肯定是无法完成的。

  虽然BJ是明清两代皇城,但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珍贵的历史文物。

  所以,国家博物馆在接到任务开始,就从全国其他省份的博物馆借调珍贵的文物。

  那个时候大家对于历史文物其实没有太过于重视,所以也是纷纷把文物借给了国家博物馆。

  后来大家对于文物变得越发看重,但是因为这么多年不清不楚的关系,基本上是刘备借荆州,有借无还。

  比如大名鼎鼎的“司母戊鼎”,原本是河南的文物,被国家博物馆给“借”走了。

  河南还蛮惨的,中华文明的发源地,出土过无数文物,自然成了国家博物馆薅羊毛的重点对象。

  除了司母戊鼎,还出土过一大一小两个“杜岭方鼎”,也是国家一级文物,那一次国家博物馆做得还挺仁义,只拿走了一件大的,小的留给了河南博物馆。

  不止河南、陕西这样的文物大省,国家博物馆对于云南这种历史上就比较“偏僻”,没有多少文物的省博物馆也没有放过。

  依旧是五十年代,云南发现了古滇国的大型墓葬,出土了“滇王之印”的珍贵文物,这个文物也是无价之宝,在被郭沫若认出来之后,就转移到国家博物馆中保存了。

  因此,现在白馆长沉默不语。

  根本无力反驳。

  凌馆长一看,也懂了。

  他苦笑,有些博物馆开了不好的头,让他们一些有诚信的博物馆也跟着遭罪。

  “好吧!以后张先生要是有那种想法,不妨联系我们。放心!我们会签订合同,白纸黑字标明的。”

  “好的,好的!”张耀华满口答应。

  偏偏这种满口答应,凌馆长最看不到希望。

  想到这,他都忍不住瞪了一眼白馆长,似乎在埋怨:看你们做的好事!

  一旁的唐老,同样笑而不语。

  他的青牛砚,也有不少博物馆联系,想要借去展览,他跟张耀华一样的态度——没门!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aa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